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h1>第一百三十四节锥处囊中<h1>
“礼卿,北地这几年出了不少青年人才,练国事,范景文,侯氏兄弟,郑崇俭,叶廷桂,宋统殷,曹文衡,陈奇瑜,孙传庭,都很不错,你们河南尤多,他们进士观政其间就表现都不差,但是不得不承认,和紫英比都还有相当差距。”<p>
柴恪的话也赢得了袁可立的认同。<p>
袁可立的性子也是比较刚硬的,但是他不会说昧心话,是什么就是什么,河南士子这两科涌现出来不少优秀者,像练国事和侯氏兄弟,还有叶廷桂和曹文衡,都是他家乡河南士子,但他也得承认,哪怕如练国事这般优秀,比起冯紫英来都要逊色不少。<p>
“紫英和我说过,他说年轻士子在进入朝廷中枢之前,最好都还是能踏踏实实下到州府一级去历练一番,时间不一定太长,哪怕就是两三年,那收获都会非常大,……”柴恪字斟句酌。<p>
“所以他才会主动选择去永平府?”袁可立问道。<p>
“对。他当时还向乘风兄也建议过,可以把永隆五年这一批的进士多安排一些到各府州历练,同知、通判,推官,知县,都可以,距离不用安排太远,比如顺天府或者北直其他府,又或者山东、山西、河南,抑或沿着运河的南直隶和浙江的一些府州,……”<p>
“……,每隔一年或者半年,把这些到府州历练的进士们召回来打破翰林院,大家交流一下从政和做事的经验,请翰林院这边就他们的从政为官做事的经历进行提炼,撰写一本集子,这也算是对他们这一类新进官员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交流。”<p>
“他认为这种打破壁障的交流,会让大家都受益良多,同时也能为下一批进士们观政前后去地方任官时做一个示范性的培训,……”<p>
柴恪显然对当时冯紫英的建议印象十分深刻,说起来还是记忆犹新。<p>
袁可立陷入了沉思,良久方才点头:“紫英这个想法非常难得啊,这些新进的进士们哪怕是观政三年,但都是在六部和都察院通政司这些部门,很多都对下边州县的具体事务一无所知,这种观政太过表面,到州县还是很难适应,要么只有聘请熟手幕僚,但家境好的都还好说,家境一般甚至不好的,哪里请得起?要么就只能上下其手搂钱,要么只能孤身上任被下边那些属官胥吏们所欺瞒,……”<p>
袁可立也是从基层干起来的,他进士观政结束之后便到了苏州府担任推官,与时任知府石昆玉联手将苏州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官声极佳,而石昆玉则是又是湖广黄梅人,算是柴恪的同乡前辈。<p>
“我在苏州刚任推官时也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幸亏汝重公多番指导,我才能有机会慢慢熟悉适应,想起十多年年的种种,至今仍然记忆犹新。”<p>
袁可立对石昆玉的提携至今难忘,也正是在苏州推官任上干得极为出色,所以他才能在苏州推官之后回京出任巡城御史,然后才一步一步走上现在的兵部武选清吏司位置。<p
这个位置已经是兵部仅次于尚书侍郎的高位了,一般说来很多人一任三年便会擢拔晋升,甚至干不满三年都可能破格提拔,孙承宗就是先例,袁可立的才能不输于孙承宗,没准儿一二年后就有可能左迁。<p>
“嗯,所以紫英所言极有道理,不过当时齐阁老也是思衬再三,考虑到时机仍然不成熟,恐怕很难得到首辅和次辅大人他们的支持,……”<p>
柴恪摇摇头,一个吏部尚书是很难推动这么大的动作的,那种意图太过明显的举措,很容易引起其他阁臣们的担心,本身吏部尚书就是十分敏感的位置,对进士们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会引来关注,毕竟这些人都是未来朝廷官员的中坚力量。<p>
朝廷内部的派系纷争虽然都控制在士人内部,在局面平稳是尚能寻求平衡和妥协,但是一旦局面不好的时候,尤其是皇上意见也捉摸不定的时候,就很容易引发纷争,所以对于内阁诸公来说,他们都宁肯求稳而不求变。<p>
“但实事求是的说,如果不在府州干几年,真正历练一番,很多人到了朝廷中枢便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州县的基本运作模式,不了解州县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清楚州县官需要上司和朝廷在哪些方面给予指导和提点,单纯的在上边闭门造车,发号司令,往往都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p>
袁可立也很有感触,他从苏州推官起步之后干过巡城御史,后来又在工部干过几年主事和员外郎,最后还在吏部干了两年员外郎,才从吏部到兵部担任郎中。<p>
大周的任官并不太讲究专务一行,六部和都察院乃至通政司之间的官员流动很正常,各省直以及各府也一样可以晋位朝官。<p>
当然要进京那都是大计优秀且有大佬推荐提携的,地方官要进京的确要比京官晋升难度高得多。<p>
如果干到一府知府或者各省的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中的参议这一类四品以上官员,机会就要大很多,毕竟能在这个位置上基本上都已经入了朝中各位大佬和皇上的视线了,多多少少都有些名气了。<p>
“是啊,许多人虽然读书厉害,但是做事能力却未必,便是考中进士者,读死书的迂夫子也不少,可朝廷事务岂是能背几本经义就能行的,好在朝廷的这种渐进式改革还是很好的,哪怕做事上需要历练磨砺,但起码时政精通,你能搞明白朝廷和地方上该做什么,至于能不能做好,如何做好,就要看你任官时肯不肯沉下心去学去摸索了。”<p>
柴恪也很难得和人这么探讨,也是今日兴致来了,而袁可立也是一个十分合适的对象,所以才说这么多。<p>
北地士人和湖广士人虽然分属不同,但是在很多时候都是出于半盟友状态,但若是分属北地江南,只怕就没有那么融洽了,起码在这种较为深层次的谈话上是很难推心置腹的。<p
“看来礼卿也觉得咱们这种进士观政的规矩该改一改了?”柴恪含笑问道。<p>
袁可立心中微微一动,“子舒兄,你这话里有话啊?你要去吏部?”<p>
张景秋动不了的话,那么柴恪这个兵部左侍郎接任兵部尚书无望,而其他几部尚书恐怕也都有难度,要想再进一步,就是去吏部或者户部担任左侍郎,这样勉强算是一个升迁,毕竟吏部和户部与其他几部相比,分量都要重得多。<p>
兵部原本排名还在礼部之后,但是随着九边军务日趋繁重,兵部地位日渐提升,现在逐渐超过了礼部,而排在了吏部和户部之后了。<p>
这一轮吏部尚书要由江南士人来担任,那么左侍郎按照惯例便不会由江南士人来担任,防止吏部这样一个重要部门被某一派系独揽,右侍郎比左侍郎分量要轻一些,倒是没有这方面的硬性要求,所以柴恪出任吏部左侍郎可能性还是很大的。<p>
柴恪倒也没想到袁可立如此敏锐,略一沉吟之后才道:“有此可能,不过现在朝中局面混沌,内阁诸公现在都还没撕扯明白,加上这顺天府这边的局面还有些混乱,所以现在还说不到那个份儿上去。”<p>
袁可立微微蹙眉,“若是子舒兄你去了吏部,那兵部这边就有些单薄了,本身右侍郎就缺着,你再一走的话,这左右侍郎来的人如果是外行,那可就麻烦了。”<p>
柴恪一笑,“尚书大人还在呢,再说了,内阁诸公自然也能考虑周全,我原本希望稚绳或者礼卿你们俩能接任右侍郎,……”<p>
袁可立相信柴恪这不是虚言,大周的晋升制度与前明既继承又有些变化,在四品官员以上,尤其是京官和有着较深京官资历的,这种破格晋升的情况就比较多见了,比如连升两级甚至三级的情形都不罕见,当然,这也一般要凑着机缘。<p>
比如像孙承宗和袁可立这种本来是正五品的郎中,但孙承宗去了西南,晋升一级为从四品,那么一仗打下来,如果表现优异,那么直接升三级晋位右侍郎也不是不可能。<p>
袁可立的情况也一样,只要就着机会,连升三级还很不是小说中写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削减脑袋要混京官资历,因为只有京官资历,朝中大佬才对你有印象,才有破格提拔的希望。<p>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对冯紫英不在六部里边留着而去了永平府大为不解,当然对于冯紫英来说,他有了翰林院修撰身份,实际上已经具备了京官资历,至于说在大佬们心目中的印象,他倒是不在意,别人最急需的,比如像朱志仁,对他来说,却不在话下,随便在哪里,他也能随时吸引到朝中大佬的目光,不缺这个。<p
上门龙婿叶辰 宦海浮沉 李辰赵蕊穿越大秦太子 李辰赵蕊 艾斯比之我不是哑巴 萧君临林曼 修真就是一个大坑 修仙:从尸解开始 苟在东宫涨天赋,发现太子女儿身 鹰飞草长 朱元璋:咱真不想当皇帝! 穿越逃荒:我靠系统扶持一代帝王 修罗丹帝 不分手就会死 赵辰 这个明星竟然有才艺 林逸晨女帝 将军夫人惹不得 山河志 我的我的我的,他们的故事
朱慈烺此贼比汉奸还奸,比额李自成还能蛊惑人心!闯王李自成立马虎牙山,遥望东南,感慨万千。慈烺此子忤逆不孝,奸诈凶残,简直是曹操再世,司马复生,让他当了皇帝,全天下的逆贼奸臣刁民一定会想念朕的!大明崇祯皇帝于明孝陵前,痛哭流涕。我冤枉啊!我洪承畴真的不是朱贼慈烺的内应,我对大清可是一片忠心啊!大清兵部...
男人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里包括服一次役,当一回特种兵,和世界上最强的军人交手。还有,为自己的祖国奉献一次青春,为这片热土上的人民拼一次命。这些,庄严都做到了。(此书致敬每一位曾为国家奉献过青春,流过血洒过汗的共和国军人!读者群号764555748)...
一个转世失败的神农弟子,想过咸鱼般的田园生活?没机会了!不靠谱的神农,会让你体验到忙碌而充实的感觉。师父别闹,就算我病死饿死从悬崖跳下去,也不种田,更不吃你赏赐的美食真香啊!本人著有完本精品农家仙田,欢迎阅读。QQ群42993787...
一个浑浑噩噩的少年,在阳台吹风不小心掉了下去,死过一次的他,决定开始改变,故事从这里开始,他就是林浩...
余庆阳一个搬砖二十年的老工程,梦回世纪之交,海河大学毕业,接老爸的班继续搬砖。用两辈子的行动告诉老师,搬砖不是因为我学习不好!是我命中注定要搬砖已有两本百万字完本书超级村主任最强退伍兵,可以放心入坑!大国工程书友群,群聊号码492691021新书重生之大国工匠...
一朝重生,亲爹从军阵亡,亲娘病死,留下体弱的弟弟和青砖瓦房几间。无奈家有极品亲戚,占了我家房还想害我姐弟性命!幸得好心夫妻垂帘,才有这安稳日子过。偶然山中救得老道一位,得其倾囊相授修得一身好武艺。骤闻亲爹消息,变身潇洒少年郎,入了天下闻名的孟家军,立军功当将军,可是那个总阴魂不散的小王爷是要搞哪样?虾米?威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