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毛昭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他花了一些时间才平静下来,抖着声音问:“公可有人选?”
大梁皇帝从第一个开始,就是长子继承。而且只有皇后所出的才能称为公子,夫人所出就是个普通人了,等公子继位为皇后,余子也都会出宫,他们早年都会拜师,之后就不再称自己是皇帝的儿子,而是称自己是某师之弟子,再序一个排行。
后面不会这么严格了,夫人所出也能称公子,但还是太子的人选还是只看皇后,不看夫人——除非这个夫人真当上了皇后。在大梁的历史中,还真有这样的能人异士。
不过非常非常少,这样的太子哪怕日后继位了,史书中也会记载为“异子”,称这样的皇帝得位不正。
对大臣们来说也是耻辱,为了避免这种事一再发生,接下来的大臣会更加努力的阻止异子继位。
再往后,当然就更加放宽了。夫人之子也可以序上排行,也可以假借种种手段,成为皇后之子或成为长子,乃至成为太子,继位为帝。
最牛的是一个梁帝,想立他喜欢的一个儿子当太子,而那个儿子的娘偏偏只是一个夫人。他就不碰皇后,皇后当然就不会有孩子了,等皇后死了,他又死活不肯再迎一个皇后,跟大臣们斗智斗勇到他死前一刻,最后他赢了。
因为他就这一个儿子是成才的,剩下的都被他关起来当猪养,真大字不识。
大臣们捏着鼻子把这个公子迎为太子,再迎为皇帝后,在史书中大大的记了一笔。不止如此,这一朝的大臣在临死前写自己的小传时都把这一段给大书特书了一番,把这个糟心的皇帝骂得狗血淋头。
姜姬最近都在看万应黎家淑女带来的嫁妆中的书卷,其中她最喜欢的就是万应历代家主自己写的小传。这个小传不止是记载自己的人生,或本家族内的故事,更多的是他活着的那个时期,大梁最出名的事,最出众的人。
有的人能写十几本小传,姜姬读起来更觉得畅快。
这种书卷真的只有在嫁妆或家族藏书内才能看到,一般人是看不到的。
只从万应城一家的记载中,她就看到了另一个更鲜活的大梁。
大梁七百多年,皇帝传了五十多代,有好皇帝,也有不好的。而这个好不好,不是从这个皇帝打过多少胜仗,或拓了多少国土来说的。
从她读过的书卷中可以看出,判断标准有以下几个。
第一:祭祀。大梁每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祭祀,一次是祭祖先,一次是祭天。
皇帝在任时,祭祀的越多,越盛大,祭祀过程越顺利,就是他的功绩。
某一任皇帝在任十六年,祭祀了四十几次,平均一年祭三次,黎家当时的人就对他评价不错,说他祭祖是没有忘掉死去的爹和祖先,是孝;祭天祭得好是诚,老天会保佑他的。
这个判断标准,姜姬刚开始看到是笑,后来再一想,觉得还算有道理。因为皇帝的祭祀,其实就是靠全国各城的供品来支撑的。现在凤凰台要祭一次还要发圣旨叫各城送贡品来,在当时肯定连诸侯国都要出血。
皇帝能祭这么多次,从侧面也证明了他在位时,各诸侯、各城都是很听话的。
他可能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一定是一个强而有力的皇帝。
第二个标准是,人。
这个人不是指穷苦百姓,而是指家有恒产的。基本就是大世家,小世家,乡间著姓等。
某一任黎家人就在小传中这么写,说这个皇帝在时,这八九年里,他们家多了七十多个儿子,九十多个女儿,这就说明这个皇帝是个好皇帝。
猛一看,皇帝好像成了保生孩子的。
但姜姬却能体会他的心情。从乐城到公主城,她时刻发愁的都是人才不足。这个人才,专指读过书,识过字,会算数,有一定的见识的人。这种人才,一般只有上述的家族中才养得出来。生在此地,长在此地,亲友故眷都是本地的人,熟知本地的一草一木,四时节气,这种最好用。
换成乐城,她当时就对乐城世家的年轻子弟们流过口水。
都能来当她手下的小吏多好!
可惜当时这些人都自持家世身份,不肯服管。
现在应该够了吧……
姜旦砍了那么些头呢,姜武也搞掉了一批,现在肯定不会缺人用了。
她都有点羡慕了。
太傅套路有点深 决战第三帝国 移动藏经阁 明月入君怀 废柴师妹修仙日常 悸动青春 重生之外星人附身 胖狐狸 锦年 重生之战天神皇 女为悦己者 娶妃后,我有了读心术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 姑娘今生不行善 异界大专家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重生之神级修士 小肉包 豪门萌妻轻点撩
一个转世失败的神农弟子,想过咸鱼般的田园生活?没机会了!不靠谱的神农,会让你体验到忙碌而充实的感觉。师父别闹,就算我病死饿死从悬崖跳下去,也不种田,更不吃你赏赐的美食真香啊!本人著有完本精品农家仙田,欢迎阅读。QQ群42993787...
男人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里包括服一次役,当一回特种兵,和世界上最强的军人交手。还有,为自己的祖国奉献一次青春,为这片热土上的人民拼一次命。这些,庄严都做到了。(此书致敬每一位曾为国家奉献过青春,流过血洒过汗的共和国军人!读者群号764555748)...
朱慈烺此贼比汉奸还奸,比额李自成还能蛊惑人心!闯王李自成立马虎牙山,遥望东南,感慨万千。慈烺此子忤逆不孝,奸诈凶残,简直是曹操再世,司马复生,让他当了皇帝,全天下的逆贼奸臣刁民一定会想念朕的!大明崇祯皇帝于明孝陵前,痛哭流涕。我冤枉啊!我洪承畴真的不是朱贼慈烺的内应,我对大清可是一片忠心啊!大清兵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