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章 蒙古灭金 雄师南下金廷崩殂(第2页)

1232年,蒙古军分三路南下:窝阔台率主力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拖雷率轻骑绕过潼关,经宋境(唐、邓)直逼汴京;速不台率军攻潼关,牵制金军主力。金军统帅完颜合达(枢密使)、移剌蒲阿(副枢密使)率15万精锐“勤王”,试图在钧州(今河南禹州)三峰山(今河南禹州西南)与蒙古军决战。

三峰山之战是蒙古灭金的关键战役。拖雷军“昼行夜宿,人不卸甲”,以轻骑迂回至金军后方,烧毁其粮草;窝阔台军从正面压迫,切断金军退路。金军“人马困乏,粮草断绝”,又遇“大雪三日,军士冻死者过半”(《元史·速不台传》),最终全军崩溃。完颜合达、移剌蒲阿战死,金国最后一支精锐“忠孝军”几乎被全歼。

1233年,蒙古军攻占汴京。金哀宗完颜守绪突围至归德(今河南商丘),后又逃至蔡州(今河南汝南)。此时金国已“疆土尽失,唯蔡州孤立”(《金史·哀宗本纪》)。窝阔台派塔察儿(蒙古宗王)联合南宋孟珙攻蔡州:蒙古军攻北面,宋军攻南面,金军“内无粮草,外无救兵”。1234年正月十日,蔡州城破,金哀宗“自缢于幽兰轩”,末帝完颜承麟“为乱兵所杀”,金国灭亡。

三、

崩殂之因:金国灭亡的多重逻辑

3.1

军事层面:传统骑兵优势的丧失

女真“重甲骑兵”(具装骑兵)曾是12世纪的“陆战之王”:人披重甲(“铁浮屠”),马披具装(“拐子马”),冲锋时“势如破竹”(《宋史·岳飞传》)。但面对蒙古“轻骑迂回+复合弓远程打击”的新战术,这种优势荡然无存。蒙古骑兵“马快弓急”,可在“一日夜驰三百里”(《黑鞑事略》),利用机动性避开金军正面冲锋,再以“回马箭”射杀其前导;待金军阵型混乱,再以“叠阵”(重甲步兵+轻骑兵配合)发起总攻。

更关键的是,金军的指挥体系僵化。金军仍依赖“猛安谋克”世袭贵族指挥,“将不知兵,兵不知将”(《金史·完颜弼传》),而蒙古军实行“怯薛军”(职业军人)与“那颜”(领主)结合的指挥体系,“千户、百户、十户”层层负责,令行禁止。正如《蒙兀儿史记》所言:“金之败,非兵不强、地不广也,法度废弛、将骄兵惰耳。”

3.2

政治层面:统治集团的腐朽与分裂

金国的衰亡,本质上是政治腐败的结果。卫绍王完颜永济“素无威望,柔弱鲜智能”(《金史·卫绍王本纪》),对权臣术虎高琪“曲意从之”,导致“政出多门,法令不行”(《金史·术虎高琪传》);宣宗完颜珣“急于求治,用法严苛”,却“信任近侍,委以机务”(《金史·完颜守纯传》),导致“官吏贪墨,民不聊生”(《金史·食货志》);哀宗完颜守绪虽“励精图治”,却“为群小所制”(《元史·塔察儿传》),无法推行有效改革。

民族矛盾的激化则加速了金国的崩溃。金国统治中原后,推行“等级制”:“官分南、北、中三选,南人选南,北人选北”(《金史·选举志》),汉人被排斥在核心权力之外;对汉民“征敛无度”,“赋役繁重,民不聊生”(《金史·石抹世积传》)。这种压迫导致“红袄军”(杨安儿、李全起义)遍及山东、河北,“众至数十万,攻城略地”(《宋史·李全传》),金国陷入“内忧外患”的泥潭。

3.3

外交层面:战略误判与孤立无援

金国对蒙古的威胁长期误判。自海陵王完颜亮南侵(1161)以来,金国将南宋视为“头号敌人”,却忽视了草原上的新兴势力。俺巴孩汗被杀后,金国虽“遣使责问蒙古”,却未采取“怀柔”政策,反而“增兵边戍,严防死守”(《金史·仆散揆传》),激化矛盾。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金国“遣使求和”,却“无诚意”(《蒙古秘史》),仅“岁遗牛羊米豆”,未能阻止蒙古扩张。

与南宋的“世仇”反噬也是金国灭亡的重要原因。金国曾“靖康之变”掳走徽钦二帝,对南宋“称臣纳贡”的要求置若罔闻,反而“勒索岁币,日益苛重”(《宋史·李纲传》)。1233年,蒙古遣使至南宋襄阳,“约共攻金,许以河南地归宋”(《宋史·孟珙传》),南宋权臣史嵩之认为“唇亡齿寒”,但宋理宗采纳“联蒙灭金”的建议,派孟珙率军2万助蒙。金国“借宋制蒙”的幻想彻底破灭。

西夏的灭亡(1227年)则切断了金国的西部屏障。蒙古灭西夏时,金国“坐视不救”(《金史·哀宗本纪》),甚至“乘隙攻取西夏城池”(《元史·速不台传》),导致西夏与金国“世仇”加深。西夏灭亡后,蒙古“无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兵力攻金,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四、历史余波:灭金战争的长远影响

4.1

地理格局的重塑:北方“蒙元时代”的开启

蒙古灭金后,华北地区正式纳入蒙古版图。窝阔台继位后,在华北设立“燕京行省”(后改称“中书省”),作为统治中原的行政中心;推行“屯田戍边”政策,“括汉民为军,分屯要害”(《元史·兵志》),加速了蒙古与中原的融合。更重要的是,蒙古将“行省制度”(源于金国“行尚书省”)推广至全国,为元朝“行中书省”(今“省”)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人口流动方面,金国灭亡后,“河朔之民,多南渡河”(《元史·王恽传》),形成大规模“北人南迁”;同时,蒙古将“契丹遗民”“女真降民”迁至华北屯田,加速了民族杂居。这种流动促进了文化交融:汉人“习蒙古语、用蒙古俗”,蒙古人“学汉语、读汉书”,为元代“汉法”与“回回法”并用的多元文化格局埋下伏笔。

4.2

宋蒙关系的转折:从“联金抗蒙”到“联蒙灭金”

金国的灭亡,标志着南宋“联金抗蒙”战略的彻底失败。1234年“端平入洛”(南宋乘蒙古灭金后攻占河南)的失败,暴露了南宋军事弱势:宋军“粮运不继,士卒饥疲”,被蒙古军“邀击于潼关、襄阳之间”,损失惨重(《宋史·孟珙传》)。蒙古以此为借口,于1235年发动“端平之役”,全面攻宋,开启了宋蒙(元)40年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结局早已注定:南宋虽“偏安一隅”,却因“政治腐败、军事懦弱”(《宋史·贾似道传》),最终于1279年被元朝灭亡。而金国的覆灭,则成为“弱宋”无法摆脱的历史宿命——正如元人郝经所言:“金源氏之亡,非兵不强、地不广也,人心离、天命去也。”

4.3

文化记忆的沉淀:金亡的历史书写

金国的灭亡,在汉人、蒙古人、女真人中引发了不同的历史记忆。汉人史家(如元好问、刘祁)多持“华夷之辨”,批判金廷“虐汉害民”,叹惋“中原文明”遭破坏。元好问在《甲辰秋洛阳得吉念》中写道:“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遗山先生文集》)表达了对金国覆灭的悲怆。

蒙古史家则将灭金视为“长生天”的眷顾,《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临终前“预言”:“我死之后,蒙古必灭金国,盖因金主曾钉我祖先于木驴。”(《蒙古秘史》第282节)这种“天命观”强化了蒙古统治的合法性。

女真遗民则陷入“亡国之痛”。金末诗人元好问(女真后裔)在《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中写道:“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遗山先生文集》)道尽了亡国子民的悲惨。

五、从草原征服到文明重构

蒙古灭金,是一场军事胜利,更是一次文明碰撞。金国的崩殂,终结了一个延续百年的女真王朝,却为蒙元帝国的崛起与多元一体文明的形埋下伏笔。金国的衰亡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王朝,无论曾经多么强大,若沉迷于“天朝上国”的迷梦,忽视制度改革、民生疾苦与外部威胁,终将被历史淘汰。

历史的吊诡还在于,金国以“灭辽灭宋”之姿崛起,最终却亡于更强大的草原雄师——这或许是“帝国周期律”最残酷的注脚。但历史的进步性在于,蒙古灭金后,华北地区纳入统一多民族国家体系,民族交融加速,为后来的元朝统一奠定了基础。正如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所言:“历史的价值,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文明之传承。”蒙古灭金的故事,或许正是对这一论断的最好诠释。

太后今天开窍了吗  黑莲花重生:摄政王榻上驯我  女尊,美男为下嫁诱她媚她勾引她  人在海贼克隆强者,五老星麻了  阿城的人生  睡觉?吾梦中好杀仙  冰封伊甸园:植物猎杀时间  我从四合院求长生  爱在摇滚的岁月  诸天之开局下乡当知青  天上掉下一个大仙人  苍蓝星开始的综漫  问春坟  后宫清欢记  大国科学家,侯亮平要查我?  哄骗反派后,我被强制爱  甄嬛传:从替大胖橘做绝育开始!  时意迁换居梦馆  天戮之下  无限提取,开局获得时间魔神之力  

热门小说推荐
传奇篮神

传奇篮神

一个浑浑噩噩的少年,在阳台吹风不小心掉了下去,死过一次的他,决定开始改变,故事从这里开始,他就是林浩...

魏武侯

魏武侯

本书架空,考据慎入  新书锦衣血途发布,欢迎收藏!  这里不是春秋战国,也不是东汉末年!  似曾相识的齐楚秦魏,截然不同的列国争雄!  来自现...

绝色占卜师:爷,你挺住!

绝色占卜师:爷,你挺住!

听说她在占卜,他捧着手眼巴巴的就过来了爱卿,你给本君算算,今晚是本君睡了国师呢?还是国师睡了本君?她哆嗦了一下,一脚就踹了过去谁都不睡!她今晚就阉了你!!重生前,她是惊才绝艳的大占卜师,重生后,她还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一品国师,可是,她算了两世,却没算到自己这一世会犯桃花国师大人,不好了,帝君来了!卧槽!她一下子就从八卦盘里站了起来他来干什么?他不干什么!那就好那就好!她狂抹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小太监欲哭无泪可他说了,今晚他夜观星象,是个鸾凤和鸣...

特种岁月

特种岁月

男人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里包括服一次役,当一回特种兵,和世界上最强的军人交手。还有,为自己的祖国奉献一次青春,为这片热土上的人民拼一次命。这些,庄严都做到了。(此书致敬每一位曾为国家奉献过青春,流过血洒过汗的共和国军人!读者群号764555748)...

影后重生:厉先生撩妻成瘾

影后重生:厉先生撩妻成瘾

甜宠无虐+日更+萌宝+智脑一个大佬和重生来的小媳妇甜蜜日常!一个娱乐小透明凭借智脑逆袭成超级影后的故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